福建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二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二生物试卷
本试卷满分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⒉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欲调查自家果园中某种鳞翅目若虫(昆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可选用的合适的方法是
A.逐个计数法 B.黑光灯诱捕法
C.样方法 D.标记重捕法
2.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常产卵于树叶背部且产卵量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味性。美国白蛾主要以树木叶子为食,可对入侵地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属于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下表表示技术人员统计的国内某区域美国白蛾的数量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年
种群密度/(只/公顷)
2
10
54
A.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调查期内该区域的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大致符合“J”型曲线模型特征
B.美国白蛾大量增殖,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区域缺乏美国白蛾的天敌
C.美国白蛾可能会使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D.年,该区域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3.草原兔是赤狐的主要食物,下列曲线图最能够准确描述两者数量关系的是
A. B.
C. D.
4.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者对辽宁盘锦自然保护区内的越冬大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鸨种群数量为只,其中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鸨为45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大鸨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主要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该保护区大鸨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鸨的根本措施
C.为保护大鸨的生存环境,保护区内应当禁止所有的人类生产活动
D.越冬大鸨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5.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鸭子是影响该农田中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B.图甲中a→b→c段,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3
D.由图乙可看出二者种群数量呈现同步性变化的趋势
6.不同的群落有着不同的外貌和物种组成。下列关于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陆地群落中,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是最高的
B.某一区域的群落是什么类型,与该区域的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C.不同群落在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是完全不相同的
D.群落中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尽相同,使群落资源得到了最有效地利用
7.图甲、乙、丙、丁是生物与环境中常遇到的曲线图或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则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
B.图乙所示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图丙中a和b两种生物的数量“此消彼长”,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D.图丁中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8.“稻田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稻田画”的形成过程就是将绿色叶及紫色叶两个品种的水稻种植于水田中,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下列对“稻田画”的分析,正确的是
A.“稻田画”的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B.不同品种水稻间作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稻田画”给人带来一种艺术上的美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绿叶水稻和紫叶水稻属于不同的物种,二者会出现种间竞争
9.甲、乙两地发生的群落演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发生了初生演替,乙地发生了次生演替
B.如果时间允许,甲、乙两地均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甲、乙两地的生物种类是完全不同的
D.甲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高于乙地生态系统的
10.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是
A.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两个方面
B.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
C.煮沸消毒法中℃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D.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层充分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11.如图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构建的某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组成成分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发生在b、c,d之间
C.人类活动可能会加快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D.b、c、d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
12.某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A.因湿地退化,某种鸟类死亡率上升,导致该种鸟类丰富度降低
B.严重退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鸟类丰富度也最低,食物网结构相对简单
C.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等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3.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植物开花时间或传粉动物活跃期产生影响,导致两者在时间上的匹配发生改变,这是一种物候错配现象。物候错配会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结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上为了减轻物候错配造成的影响,常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
B.环境变化与人类的生态占用增长是有密切关系的
C.物候错配可引起粮食减产,甚至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生物的细胞呼吸过强,释放的CO2过多所致
14.下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A表示某种发酵产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榨取葡萄汁发酵产生产物A的过程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8~30℃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C.产生产物A的过程表示酒精发酵,该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和添加醋酸菌就能产生果醋
D.果酒与果醋发酵所需的菌种在细胞结构上具有明显区别
15.某同学为了在实验室富集某种大豆根瘤菌,通过查阅资料,配制了含有如下成分的培养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甘露醇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SO4·2H2O
浓度(质量分数)
1%
0.02%
0.02%
0.02%
0.01%
A.该培养基不需要添加氮源,但缺少碳源,无法达到富集目的
B.该培养基还需要添加琼脂,便于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C.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配制好的培养基应该转移到锥形瓶中,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
16.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是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按照一定要求贴上浸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从而得出受试菌株药物敏感性的结论。某次试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细菌时可以选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B.出现抑菌圈的说明在接触抗生素后细菌受到抑制或已死亡
C.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该种抗生素越敏感
D.抗生素在培养基中的扩散速率会影响抑菌圈的大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1分)随着生态保护观念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荒野应当是更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除了保护仅存的高价值荒野地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增强荒野地和保护地体系的连通性。在此背景下,“再野化”概念应运而生。“再野化”是指对受到较多人为干扰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建过程,即通过修复自然过程和所有营养级上完整或接近完整的食物网,使其成为自我持续且具有韧性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陆地生物群落除了荒漠生物群落外,还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等类型。
(2)相比于其他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的群落特征是_____________。
(3)“再野化”属于_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依据是____________。
(4)“再野化”的发生,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18.(11分)近几十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不同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类型
个体总数/只
优势类群
常见类群数量/科
总类群数量/科
农田
45
蜉金龟科、蚁科、步甲科和蠼科共4科
6
10
柠条林地
38
蚁科
9
10
杨树林地
51
蚁科
6
7
自然恢复草地
47
平腹蛛科、鳃金龟科、蝼蛄科和拟步甲科共4科
11
15
(1)上述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样地中的多种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_____(答出3个即可)。
(3)上述样地中的优势类群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包括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这些称为物种的____________,不同物种的该指标不相同是生物和环境之间____________的结果,这有利于____________。
19.(11分)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科学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其模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构建理想的桑基鱼塘生态工程,要注意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包括__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相比传统鱼塘,桑基鱼塘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4)当桑叶价格高时,卖桑叶比卖鱼更划算,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见,生态工程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外,还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