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木匠爸爸,长得像宫崎骏,还是个宠妻狂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施雯文/摄24集,每集短短3分钟,一部叫《爸爸的木匠小屋》的纪录片,在豆瓣打出了9.1的高分。纪录片导演是个杭州姑娘,叫郑若行,现在在上海创业。片子主角就是她的爸爸,叫郑安全,年少时,在老家塘栖做过木匠。一年有24个节气,片子是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去塘栖老家、安徽、北京等地,整整拍了两年。开拍的时候,是芒种。郑爸爸做了只可拆卸的鸟窝;郑妈妈说,真可爱。重阳时,女儿说,做个拐杖吧。爸爸觉得拐杖太没创意,于是,拐杖秒变板凳。快七夕了,爸爸削了六根小木棍,交错穿插成项链,送给郑妈妈,简单而美丽。片子要收尾时,女儿说,爸爸做个有机关的东西吧。于是,郑爸做了个让人猜不透的密码盒。最近,郑爸又开动脑筋,把密码盒升级成了四位数。他悄悄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密码的设置,其实利用的是榫卯结构。”“好羡慕被郑爸宠爱着的郑妈,也羡慕导演有这么一个好爸爸。”片子在网上播出后,圈粉无数,大家还发现,酷酷的郑爸爸居然还和宫崎骏撞脸。年,61岁的郑安全退休了。因为女儿的片子,郑爸成了网红,现在还时不时开木艺课堂,教年轻人学木工。由于网友们呼声太高,本来已经杀青的《爸爸的木匠小屋》决定开拍第三季。1月14日,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杭州城中郑爸郑妈的家,见到了这位塘栖木匠爸爸。打开客厅的橱窗,郑爸比较得意的,还是自己鼓捣的那些小木艺。“我塘栖老房子里的家具,带不到杭州来,就仿制了一套迷你的。”郑爸做木工时用的工具,也有精致的手工微缩版陈列。最有特色的,是一台榨汁机。塘栖当地特产的青皮甘蔗,味道清甜可口,过去,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台来榨甘蔗汁。郑爸说,虽然来杭州30年了,但自己的家是塘栖。古镇水北街上的老房子在装修,我们还打算搬回去住。杭州的家中,处处是记忆的气息。卧房墙壁上,挂着郑爸郑妈的结婚照,女儿五六岁时的家庭合影,以及结婚十年的纪念照。郑爸的此生挚爱,无疑是郑妈。“他17岁的时候,来我家做木匠,吃住了一个月,我们就认识了。当时,我觉得这个木匠挺聪明的,大家就交了个朋友。”郑妈说。“他做的东西,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说话间,郑妈拿出一根“老头乐”,“你看,人家的都是有齿的,他做这把没有,但用起来更舒服。”郑妈喜欢舞剑,40年前,郑爸送给她一把亲手做的木剑。几年前,郑妈退休了,郑爸做了一把更轻盈的木剑送她,剑柄上是妻子的生肖——狗。“还有他给我做的发簪,真的很好用,上面还有一只小狗,很可爱吧。”郑妈如数家珍般介绍着郑爸的手工,眼里满满地都是爱意。因为年轻时,郑爸在余杭工作,郑妈在杭州工作,郑爸追了郑妈十几年,写了无数封信。在他30岁的时候,终于和心爱的人成婚了。塘栖水北街的老宅,就是两人的婚房,房间里的家具,每一件都是郑爸设计亲手打造的。说到两人的爱情,郑爸却腼腆地笑着:我们还是多聊下我做的手工吧。搬出几样别致的小玩意,郑爸化身郑老师,开始有板有眼地讲起了木工。“我小时候在塘栖,大家喜欢斗蛐蛐玩,一般都是用罐子,比较考究的人家会用这种蛐蛐笼。”郑爸拿出一只古筝造型的小木笼,顶部凸起的三块木片可以抽出来,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蛐蛐,抽掉中间那块板就开斗了。塘栖古镇是江南鱼米之乡,清蒸河蟹也是水乡一道美味。“蒸河蟹我们用小高压锅,因为蟹脚容易掉,我就做了个蒸蟹的木笼,刚好是小高压锅的高度,两边可以打开,把螃蟹一只只卡在里面蒸,蟹脚不会掉。”家里常用的纸巾,郑爸给做了个木盒。“纸巾盒用的是榫卯结构,但咬合的地方不是方的,是圆的。盒子看起来不能拆卸,其实有个榫卯是活的,拔掉它就能拆开盒子,换纸巾了。”你可能想不到,这么多有设计有造型的作品,都是郑爸废物利用,用家里装修剩下的地板料做的。退休后的郑爸,要筹备拍第三季《爸爸的木匠小屋》,还要开课教年轻人学木工,比从前更忙碌。郑爸下过乡,后来参加工作就不再做木匠了。闲来用做点小手工,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木匠这个行当,年轻人不愿意做。我想,太传统的东西,可能年轻人不喜欢,就想着要改变,做点大家喜欢。”郑爸说,他最欣慰的,还是片子播出后,许多80后、90后告诉他,自己也想学做木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