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工具分享那些拥有新奇功能的成人喝水工
一般情况把水从室温烧开大概需要6分钟
降温还是开盖会快一些
如果不着急用水,需要长时间保温的话,记得一定不能断电
如果拔掉电源就不能保温了。烧开的一杯水盖着盖子,大概2小时左右,温度就下降到不足50度了。
我一般加的都是酒店提供的瓶装饮用水,水质相对放心一些,常用的功能就是直接设置需要的温度,不用等烧开再晾凉,还是挺快捷方便的。我们后来用它烧自来水,会发现水垢还是比较严重的,自来水的水质情况不稳定,所以从饮用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它还是更适合加纯净水。水垢布满了杯子内壁杯身的提手小设计也是比较贴心的。这种柱形的水壶其实不太容易抓握,有这个提手之后,就会方便不少。现在出差我是离不开这个烧水壶了。总的来说这个水壶我还是比较推荐的,适合像我这样频繁出差,或者外出带孩子住酒店等,对喝水质量有要求的朋友们。
(1)从功能性上来说:食品级不锈钢材质更耐用,烧水也没有异味;容量适中、便携好操作;可自由设置烧水温度,满足即饮、泡奶粉、咖啡等不同的水温需求;
(2)其他加分项:外观简洁大气有质感,是个让人看着就心情愉悦的小工具;杯身的提手方便提拿。
从我们实际使用来看,更适合添加饮用水,也提醒下喜欢这款烧水壶的朋友可综合考虑下。
02Stojo硅胶折叠水杯买它的理由这个水杯吸引到我们的点就是可折叠和便携。压缩之后就是手掌的大小,可以装在口袋或者包里,一点都不占地方。从收纳角度来说,确实很打动人。实际使用感受不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硅胶水杯还是有不少槽点。比如装热水比较容易有味道;如果装了带味道的液体,也不太容易散味;而且装在包里,非常容易沾到包里的灰尘,下次使用的清理麻烦会不小。总的来说这个杯子虽然在便携性上没毛病,但也有明显痛点(不易散味、易沾灰尘等),实际使用的感受很打折扣,几乎没用几次就会闲置,就不推荐了。03摩飞气泡榨汁杯买它的理由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唯一一款能将榨果汁、制气泡的功能综合于一身的杯子。
看宣传觉得操作挺简单的,好像用比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在家里实现气泡果汁/气泡水的自由,自制还是会比外面卖的碳酸饮料还是会健康很多。天气渐渐热了,榨一杯气泡果汁再加点冰,想想都觉得不错。而且摩飞也是近几年比较火的家电品牌,嗯,那就入一款感受一下吧。实际使用感受这款气泡榨汁杯与普通榨汁杯不同的是,多一个制气泡的杯盖,以及配套的汽弹(构造如下)。下面我们分别来感受下它的榨汁、制气泡的功能如何吧。杯子和配件先来说下榨汁,它和普通小型榨汁机都有一个说不上来是问题的点,就是都不容易直接将水果榨成汁,需要加大量的水,不然打出的果汁就是带渣的,口感会比较减分。左边未加水,右边加水容量过于小。一颗和办公室小姑娘的拳头差不多大的橙子、苹果,都要分两次才能榨完,制作一个完整水果的果汁,还不少费功夫。再来说说制气泡的操作。如果制作纯气泡水不算复杂,只用到了气泡杯盖,盖上杯盖(不拧紧),把气弹装进去,再拧紧后等几秒就拥有一杯气泡水。
但如果是制一杯果汁气泡水,那得忙活一会了。你需要用到2个杯盖,需要同时掌握榨汁、制气泡的方法,虽然不算复杂,但也并不觉得是“轻松制作”??
功能上算是中规中矩吧,就是把2个功能合并,没有什么其他的特别之处。不过味道跟想象中的不一样,纯气泡水有微苦的味道,气泡果汁还没有纯果汁好喝(大概是汽弹的味道有点不好接受);而且气泡量不是很足,喝着差了点意思。如果增加汽弹的话,一是味道可能会更奇怪,二是汽弹也不便宜(2元/个,这一小杯的果汁成本也不低)。反正办公室小伙伴榨的成品,大家好像都不太愿意喝还有清洗死角。两个杯盖的结构都很复杂不能拆开,而且都有很狭小的缝隙。需要打好果汁后立即清洗,但凡临时有事情忘了清洗,就会更难清理。
总的来说这个杯子比普通榨汁杯多了制气泡的功能,比较有亮点,但2个功能同时使用时,操作不算简单。价格小贵(元),制出的饮品味道上会比较减分,还有清洗死角。很有可能买回家新鲜劲一过去,就闲置了,不作推荐。04膳魔师摇摇杯买它的理由这个摇摇杯是近两年比较火的水杯,宣传说各种粉状物(比如蛋白粉)装进去加水摇晃,完全不会结块,还可以用来做水果奶昔,很适合健身人群。看介绍觉得这款杯子对我没多大用处,不过这款杯子还是吸引到的是我们团队一个爱健身的小伙伴,想着说不少朋友也可能有类似的需求,就买回来看看吧。实际使用感受蛋白粉算是粉状物冲剂中比较难冲开的,用它试了下,效果还是可以的,基本上都能摇匀。带着蛋爪搅拌器
但如果取下蛋爪搅拌器,大力摇晃,也挺均匀的??这么来看,对于冲粉末装的饮品,这个搅拌装置的存在好像没那么必要。
再试试宣传提到的制作水果奶昔的效果。用火龙果举例。没有装蛋爪搅拌器时(模拟一下普通杯子),其实火龙果块是没办法摇散。加入这个配件之后,需要很大力气的摇晃才可以基本摇散,还会有不少大颗粒,胳膊累、心也累??左:无搅拌配件右:安装配件后而且这款杯子不能装较热的水,建议用凉水或者50度以下温水。
总的来说这款杯子用起来跟预期差不多,用起来比较费劲,功能效果也不明显;只能用温水或者凉水,适用的场景很少,价格也不便宜(元),还是觉得有点不值的。
05北鼎便携茶杯(玻璃款/保温款)左:玻璃杯右:保温杯买它的理由赵老师平时比较喜欢喝茶,但大部分茶杯都是茶漏几乎完全泡在水中,泡的久了味道就不好了。而这款杯子茶漏在杯盖上的设计,避免茶叶长期浸泡变苦,而且泡茶的时候可随时倒置茶杯,自己控制茶水的浓度,还是挺打动他的。保温款和玻璃款结构是一样的,保温款看不到里面,用玻璃款来展示下泡茶的过程除此以外,北鼎也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品牌,主打高颜值的小家电。这款水杯不论是外观的质感还是配色都还不错。这款杯子有玻璃款和保温款2种,去年冬天赵老师买了一个保温款的,用了一整个冬天。保温款花色展示,玻璃款同花色、材质不同
实际使用感受赵老师平时开会久了或者出差时,泡好的茶都会变凉,这个茶漏保温杯能让他随时能喝到温热的茶,味道也能把握,可以说是解决困扰他很久的问题了。
还有个加分项是杯子带有一个提手,外出携带非常方便。用久了也会发现有些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茶漏和杯子不太好清洗,偶尔茶漏还会掉进杯子里。玻璃款是办公室另外一个小姑娘在用的,除了茶漏的人性化设计外,她觉得橡胶圈的防烫防滑设计也很打动她。相对保温款会好清洗很多。总的来说北鼎便携茶杯对于没有喝茶习惯的朋友可能没太大价值。
爱喝茶的朋友们倒是可以试试看玻璃款(保温杯茶渍不好清洗,不太建议大家用保温杯泡茶)茶漏设计很人性化,提手和防烫这些小细节也是比较贴心的。
不过价格小贵(玻璃款元,保温款元),也需要注意及时清洗。
06北鼎恒温杯垫买它的理由这个杯垫是个能起到“保温杯子”作用的小工具,可以说是赵老师的“新宠”。工作原理主要是靠重力感应加热恒温。上面提到的那款保温杯因为泡茶、咖啡使用频率太高,清洗确实也有不及时的时候,就有了比较难洗了茶垢和咖啡渍。在保温杯清洗拯救无效后,赵老师也在寻找其他方案。后来终于淘到了这么一款恒温杯垫,用另一个形式实现了保温,目前他用着还是挺满意的。实际使用感受我们用这个杯垫也做了个小测试,看它对于不同杯型的保温效果如何。(1)不同材质、厚度的杯子导热快慢不同,所以薄玻璃杯比陶瓷杯导热快,维持的水温会高一些。左边陶瓷杯,右边平底玻璃杯(2)杯底和杯垫接触面积越大,导热越快,大圆底比小底座的陶瓷杯维持的水温高一点。(左边平底陶瓷杯,右边小底陶瓷杯)所以最适合这个杯垫的杯子,大概是薄一些的高硼灰玻璃杯,最好还带个盖子,水温会维持的比较适宜。考虑到它有一定的加热功能,小伙伴也把红薯、包子和牛奶都放在上面看下效果。加热后的包子虽说上半部分热不透,但底部居然能变的很酥脆;红薯因为个头小,加热效果还不错;牛奶也能温热起来。冬天桌上放个这样的小工具,还真的会带来暖心的感受。(不过加热食物还是微波炉给力的多)还有一个在我看来可能不是问题,但有朋友可能会介意的是它需要插电使用。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都是插电款,一般是固定放在办公桌上,插着几乎不太会频繁插拔,但如果想要随身带着用的话,可能确实有点小麻烦。这一点也跟大家提醒一下。总的来说这个恒温杯垫需要搭配合适的薄玻璃杯用,才能更好的体验到它的价值。我们认为值得分享。但要说推荐的话,北鼎这款?,还是贵了一些,在同品类里是否是综合表现比较好的,还没有仔细对比研究过,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留言给我们。我们的结论聊了6个喝水的小工具,我们认为值得分享的几款是:
大宇便携电热水杯
适合外出频繁,对喝水质量有要求的朋友们;功能过关,外观大气有质感,价格比较合理。
北鼎便携茶杯(玻璃款)
喜欢喝茶的朋友们可以考虑的这款玻璃茶杯(保温杯茶渍不好清洗,不太建议大家用保温杯泡茶),茶漏设计很人性化,还有些细节很贴心(提手/防烫),需要注意泡茶后及时清洗,价格有点小贵。
北鼎恒温杯垫
需要搭配合适的薄玻璃杯用,需要插电使用,除了保持水的恒温,还可以用于加热早餐等食物,价格较高。
不过因为每个类别我们都只有一个样品,所以也不太好直接去推荐。如果说大家对这其中的哪些比较感兴趣,可以留言给我们,接下来我们深入研究看看。
番外篇像大家日常用的水杯,大都会先被颜值吸引吧,这些好看的杯子应该每个人都不止一个。我除了比较喜欢收藏星巴克的杯子,还忍不住会入一些茶具、酒杯。
简单分享下家里的一角
办公室小伙伴也有不少杯子控
“好看的杯子”陆续也有朋友求团过,不过这类产品价格差异很大,品质也参差不齐。如果大家对我们的眼光也还放心,我们也愿意去做一些尝试。
不过不清楚大家对于这类日常口杯有没有哪些比较在意的点,需要我们研究时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