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细嗅一朵山花的香人民资讯

方其军

余姚人李郁葱的诗集《山水相对论》在我的手头已经一月有余。我随身带着,时不时取出来读读。

我在诗集中,找到《空山闻鸟鸣,或山水相对论》。比照目录,我判断书名就是提取自这首诗。一首诗的标题能够成为一本书的书名,这首诗想必是作者相当看重的,或是有特别意义。我径直翻至《空山闻鸟鸣,或山水相对论》,想看看那里挂着什么样的图纸,陈列着什么样的沙盘。

此诗的起句:“山更幽:此刻,不会有更多的人/如我一般迷惑于这阳光的鸣叫”。我联想到两位大诗人的名句,一是王籍《入若耶溪》里的“蝉噪林逾静”,二是王维《山居秋暝》里的“空山新雨后”。好诗大体如此,一读能引起共鸣接通磁场。只要有过在晴朗天气独自登山入林的经历,此句的心境立即可得应和与再现。在城市里听烦马达隆隆、看厌霓虹闪闪的现代人,对于山林阔别太久了。人,在城市里是会迷失的。那一条归路,早已被新的基建拦断了。那一条河流,早就被掩埋且铺上了黑亮的柏油。午后或黄昏,在车水马龙间,浮萍的孤独感与漂泊感积聚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恍惚、惊慌与苍凉。而到了山上,或许可以找回自己:一个与万物平等、彼此尊重的人。

第二句:“从林地里腾起,它,让空虚恰如其分/而约束我的是昨晚剩下来的黑暗”。李郁葱的作品“含诗量”很高,如果说之前的“阳光的鸣叫”在语言层面极富创造,那么,这一句展现的是物我显影的大师气象。是的,山林或以山林为代表的某些自然之境,对于许多人已经因为久违而有些陌生了。面对那种明亮、轻盈与纯澈,“我”想纵身一跃,想“腾起”,但是,不行,至少暂时不行,像宿墨如果想化开,需要条件,需要一个过程。李郁葱指出愉悦,也指出困境。我觉得,诗歌是语言魔盒,然后是情感泉眼,最后是哲思香炉。在享受语言的变化后,不经意感受到“及物”的情感与哲思的流动和跳跃,在我看来,那才是好诗。可见,李郁葱的诗具有十分优秀的品质。

诗集《山水相对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于年12月出版,分为四辑。第一辑“天真和经验之歌”,将生活现场直接搬进诗歌的显微镜,在日子的微光和幽暗中发现和开掘人生的寄寓。比如,第一首《麦片开始跳舞的早上》记的是一次早餐,但是,诗人想到的肯定不同于平常人,泡一杯麦片都能考虑“当它们背叛了田野”;比如,《拔牙记》《搬家记》《榨汁机》……事事都可入诗。琐碎小事随手一记而成经典的,其实有不少,比如张旭《肚痛帖》。诗歌不只是修辞,而更是发现、探寻以及生命里钻石般的新鲜经验呈示。

第二辑“山水相对论”,那首《空山闻鸟鸣,或山水相对论》就在其中。所记多为访山问水,颇有谢灵运的遗风。第一首是《林中之湖》,我试过,看到一个标题,先不往下读,想想,如果是我写,会怎么写?这样压一压后,再读李郁葱的文本,会发现他的观察视角和思维走向“另辟蹊径”。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艺术,对于诗歌,则更强调与众不同,更强调辨识度。然而,对于传统的继承是无法断裂的。内在精神是一方面,在气质上,我发现李郁葱的魏晋唐宋意味正在弥漫。比如《题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屋》,这个“题”字尽显率性,古人面对一处白墙,如同我们面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