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二三线品牌如何突围
前言——四大家族牢牢把握着第一阵营,小牛、云马、速珂这些挑战者相继出现,金箭、格林豪泰这些搅局者也层出不穷,最难受的便是二三线品牌,品牌层面无法与第一阵营抗衡,价格方面难以抵挡搅局者的攻势,用“腹背受敌”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电动车行业的品牌广告语基本就能看出这个企业的市场营销基本战术,例如“爱玛——爱,就马上行动!“,走的是感性的路线,通过走感性的路线,在延续时尚定位的同时,避免了品类上的侧重,作为行业最大的企业,爱玛肯定是走全品类路线,因为爱玛的品牌号召力和规模已经能够支撑全品类的全面发展,至少当下如此是最切合爱玛的持续发展。
同理,作为第一阵营的雅迪、新日、绿源也是如此,虽然主打的品牌“标签”各有千秋,但都是包容性的,不涉及具体的品类特征,例如雅迪的高端、新日的智能、绿源的安全。
作为数量庞大的二三线品牌,是选择一线品牌的全品类包容还是选取一个品类深耕更好呢?让市场给到答案。
与电动车行业发展轨迹比较相似的家电行业,都是传统渠道扩张方式、都是店面销售方式,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格局也基本相似,如果让你列举家电品牌,你能列举几个呢?30秒之内,很少有人说出10个及以上,而你列举的这些品牌又有多少个是全品类都做的呢,既做空调又做冰箱还做消毒柜、洗碗机的好像也就美的、飞利浦这几个了,而且都是行业巨头,其他绝大部分都是深耕于某个品类的,例如格力专注于空调、苏泊尔是最好的电饭锅品牌、九阳的榨汁机最好……
再例如电插座行业,普通消费者能叫得上名字的估计也就是公牛了,其他的品牌已经渐渐地淹没于公牛强势的品牌宣传之下,很多二三线品牌转做性价比,于是便陷入二三线品牌的价格厮杀大战中难以自拔,品牌力逐渐损耗殆尽,不过任何行业任何时候都不缺搅局者或说挑战者,小米、率先打出智能插座的概念,WIFI远程控制、定时开关、耗电量自动统计等等崭新的功能让小米、智能插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牢牢抢占了最高端的插座市场和声望,这与电动车行业极为相似,四大家族牢牢把握着第一阵营,小牛、云马、速珂这些挑战者相继出现,金箭、格林豪泰这些搅局者也层出不穷,最难受的便是二三线品牌,品牌层面无法与第一阵营抗衡,价格方面难以抵挡搅局者的攻势,用“腹背受敌”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家电行业的例子告诉我们格力、苏泊尔、九阳这些专注于某一品类的企业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好,以至于在消费者的口碑中,这些专注于某一品类的品牌获得了“更专业”的评价。
反观插座行业,众多二三线品牌没有成功突围,在前堵后追之中逐渐迷失了方向,更随价格战,最后烟消玉陨。
当下电动车二三线品牌,本已无所顾忌,更应该放开一搏,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类切入点,并将该品类切入点作为品牌树立及产品塑造的重心,与此同时,在市场传播上迅速将该品类与品牌及具体产品相关联,让品类成为品牌的印记,久而久之,让消费者对品类、品牌、产品之间产生瞬间联想。
以上这些早已不再只是理论,有些企业早已开始了行动,例如新大洲,充分利用新大洲本田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定位于电摩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品类认知度和品牌、市场综合效益。
放笔之前,最后四句话:
第一、未来一定是品类为王的天下,品类之王也是最好的出路,如果你不能再多数品类做进前三,那至少也是最好选择一项深耕做细,做进前三;
第二、不要期望着马上就能出结果,品类之王需要产品的沉淀、品牌的沉淀、时间的沉淀,需要工匠精神的定力,耐得住诱惑,经得住寂寞;
第三、全品类是个大蛋糕,但也需要有口金牙,没有金牙,那就拿个苹果吃,虽然小了点,但味道同样不错,可千万别为了争西瓜,结果苹果全部被人拿走了不说,连芝麻都没有了;
第四、苹果不是摆在那等你拿的,需要你去寻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发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