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无聊,一杯白水带娃玩半天,神奇有趣锻
早上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会变魔术,给你下雪,信不信?”
这三伏天的,不知道他哪来的勇气吹这么大个牛?
然后他跟我说,只需要一个纸尿裤,一杯水就可以了。
听他这么说,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样子~
这么大的孩子,对这些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很感兴趣,尤其是能变色、能变形,看起来很神奇的实验。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不起眼的小东西,也能“玩出新花样”,接下来就跟着京妈来看看,在假期带着孩子玩玩吧。
一杯水的多种“花样玩法”,神奇有趣还能学点知识
玩法1、纸杯不着火
点燃蜡烛放地板上,纸杯里接少半杯水,拿着纸杯放在蜡烛上烤2分钟,竟然发现纸杯不会着火,如果孩子足够有耐心等待,还可以看到水开的情景。
:
热传递:纸杯把来自火焰的热量传递给了水,自身不会持续升温,也就不会达到燃点,所以不会着火。
燃点:纸杯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就是它的燃点,装了水的纸杯,沸点超过℃才可以燃烧。
沸点:凉水到煮沸,沸点是℃,不断吸收来自纸杯传递的热,最后沸腾。
玩法2、食盐捉迷藏
取一个透明杯子,倒入三分之一清水,往里面加入食盐,然后搅拌,会发现食盐不见了,再持续加入食盐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然后问孩子:刚开始的食盐为什么会消失不见?
:
溶解:食盐可以溶于水,然后均匀的分散在水里的过程就是发生溶解。
饱和:食盐能溶于水的最大限度,就是饱和。就像吃饭吃饱了,再也吃不下一样的道理。
玩法3、鸡蛋浮起来了
取一个透明杯子,放入一枚鸡蛋,然后往水杯里加清水至将满,观察鸡蛋所在的位置。
再将鸡蛋拿出,放入玩法二中溶解饱和的杯子里,加清水至将满,再次观察鸡蛋的位置;
继续往杯中再加入食盐,并轻轻搅拌,观察鸡蛋的位置变化。
密度:水的密度小,盐水的密度比水大。
浮力:鸡蛋在水里,受到水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玩法4、谁倒了我的水
取一个杯子倒入三分之二清水,取少量食用油滴入水中,并搅拌,观察食用油是否能溶于水。
继续加入食用油,会发现食用油浮在水面上一层。
再取一同样的杯子,装等量的清水,同时放在阳台的阳光下,4个小时后,会观察发现:只装清水的杯子里水少了,而有食用油的那个杯子的水没减少。
:
溶解:食用油不溶于水。
密度:油的密度比水小。密度小的食用油会浮在密度稍大的水上。
蒸发:水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气中的过程就是水的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天气热,所以4个小时可以蒸发不少水分。
水蒸发需要的条件:有温度、湿度、水的表面积、水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油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膜,阻止了水和空气接触,所以水分就没法蒸发了。
橙子变橙汁变冰棍,一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用刀在橙子正中间部分划一圈,然后小心剥成两个完整的半球形,然后带孩子体验果汁是怎么做成的、果汁冰棍是怎么做成的。
方法1:半圆形的橙子去皮切块,有榨汁机的可以放进去直接榨汁。
没有榨汁机可以用纱布把橙子块包起来,放在一个合适的小盆里,用小擀面杖在上面敲打几下,再挤压出果汁装杯子即可。
做橙汁的过程,要提醒孩子注意观察其中的变化。
方法2:如果家里有雪糕模具,可以直接把果汁倒进去,加点牛奶或酸奶也可以,放冰箱冷冻。
没有模具可以用一次性筷子放入纸杯内,倒入半杯果汁,放冰箱冷冻,可以吃上自己制作的小冰棍。
:
从橙子变橙汁,再变冰棍,是“固体-液体-固体”的变化过程,前后都是物体的形态改变,这就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以上就是几个既神奇有趣好玩的科学小实验,能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锻炼专注力,重要的是还打发假期时间,同时也能学些物理小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你家孩子的假期是怎么安排的呢,每天除了看书、玩玩具,还有哪些好玩的活动呢,也欢迎来分享给京妈和家长们呀。
相关阅读推荐一:暑期高发!各种熊孩子被卡现场,让人哭笑不得,教你咋急救咋预防
相关阅读推荐二:乘坐电梯,8条安全规则,每个孩子都该记牢,关键时刻别慌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