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穿鞋,帮助型父母蹲下来帮忙,协
养大孩子很容易,养好一个孩子不容易。为此,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和迷茫:不知道在教育孩子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是对孩子最有益的?
其实父母要扮演的角色有许多。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是保障者;时刻警惕,尽量避免孩子受到疾病和意外的伤害,是守护着;事事插手,为孩子的所有事情操碎了心,是帮助者……
还有一种角色,我觉得才是父母最应该扮演的,那就是协助者。孩子穿鞋,作为帮助者,父母会蹲下来帮孩子穿上,如果作为协助者,父母会怎么做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协助者是什么。
01协助者是什么
纪伯伦在《致孩子》这样说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
孩子并不是附属于父母的,所以父母不应该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而应该让其遵循自然的规律和内心的意愿自由生长。父母不能以“赏赐者”自居,以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赐予的;父母也不能以“所有者”自居,认为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孩子的一切。
孩子的生命是独立的,人格是自主的,他才是他人生的主角,而父母只是在旁协助的配角,千万不可喧宾夺主,妄图主宰孩子的命运。孩子只有看自己把内心锻炼强大,才能活得出彩,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大人总觉得孩子是很脆弱的,所以常常以“帮助者”的心态对孩子进行干预,但是父母并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不需要大人强加过来的意志,他有自己的意愿,有权利作出自己喜欢的选择。
可能有人会说,没有大人的帮助,小孩能顺利成长吗?没错,孩子是离不开大人,但其需要的只是大人的协助,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帮助!所以,协助者的内涵就是协助孩子学会自我帮助,也就是父母应该“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02协助者做什么
在介绍了协助者的内涵之后,该了解协助者到底做些什么工作了。协助者的工作可以总结为三点:
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发表言论、行为举止、处理情绪等方面的正确示范。为孩子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让其自助,完成自我成长。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插手,也不过高期望。
03协助者和帮助者的区别
现在来回答关于“孩子穿鞋”的问题,“帮助型”父母蹲下来帮孩子穿鞋,而“协助型”父母则会在旁作出正确的穿鞋示范,让孩子自己学着穿。
帮助者协助者现在喊“让孩子独立自主”口号的父母不少,但是当孩子说“让我来”的时候,真正让孩子独立完成的父母却不多,不是担心孩子做不好,就是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总忍不住出手干预,不自觉就成为帮助者。而要想成为协助者,父母只需要提供条件和环境,其余的事情由孩子独立完成。
比如,孩子想自己洗手,却不够高怎么办?帮助者会在孩子每次洗手的时候抱起孩子洗,而协助者则会给孩子安装高度和大小都适合的洗手台,让他独立完成;孩子想榨果汁,帮助者会炸好果汁送到孩子面前,而协助者则会为孩子准备好榨汁机和水果,让孩子自己体验榨果汁的过程。凡事不能让孩子只享受到结果,而应该让他去体验过程,这样他才会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而协助者就是放手让孩子体验。
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协助者和帮助者的区别。
洗脸:父母不帮洗,而是安装合适的洗漱台,父母做示范,带着孩子洗。这就是为孩子提供独立生长的条件和环境。
帮助者协助者扫地: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做错或者做得不好,孩子需要成长过程。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准备适合的工具,鼓励孩子做事,保护孩子做事的热情。
帮助者协助者玩具:玩具不要全部一股脑地堆放在一个大箱子里,而是要有序、分门别类地陈列摆放,然后给孩子定下规矩:一次只能玩一个,玩够了就要放回原来的地方
帮助者协助者休息:我们强调父母可以为了孩子甘愿付出一切,但也要考虑父母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有累的时候,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也要适当和孩子“示弱”,这也可以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习惯。
帮助者协助者洗衣服:让孩子做事时,不要采用“命令式”,而应该巧妙地给出选择,让孩子不由自主地“上当”。同时,有所选择也可以降低孩子的畏难情绪,有利于慢慢培养孩子做事的习惯。
帮助者协助者穿衣服:孩子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少插手,但是不表示父母可以完全袖手旁观。孩子还没学会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迂回策略,在尊重的氛围里让孩子接受大人的建议。
帮助者协助者读书:如果孩子每次要读书都要找大人来帮忙拿书,那他迟早会失去读书的兴趣和热情。父母应该布置一个适合孩子读书的环境:低矮的书架,合适的书籍,舒服的座椅,明亮的台灯等。适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
帮助者协助者吃饼干:当孩子提出不合理或不合适的要求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了当地“无情”拒绝孩子,而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当父母准备答应孩子的要求时,也不要简单地允许,最好限定孩子的选择范围,避免孩子的欲望超出合理边界。
帮助者协助者帮助者协助者背书包:中国父母为孩子背书包的现象太普遍了,这是非常不妥的。读书是孩子的事情,背书包也是他自己义不容辞的,大人不必代劳。如果书包实在太重,大人可以拿出一部分东西以减少重量,但书包还是自己背。
帮助者协助者问为什么:孩子问问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帮助者协助者04最后温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或者把协助者的内涵理解错误,所以常常会在孩子的事情上走上极端:要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要么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如果每次都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提供环境和条件,完全置之事外,过了一阵子,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变得很自私。要是爸爸或妈妈叫他帮忙,孩子会“以牙还牙”,说“我不帮,大人的事情,大人自己做!”父母当好协助者的角色,目的是为了孩子独立自强,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父母根据孩子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给他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让他自己摸索着完成任务。适合孩子特点的环境会增强孩子完成任务的欲望。但是,任务不能太简单,这会影响孩子获得成就感,进而削弱做事的热情;也不能太难,孩子对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会恐惧、退缩,乃至产生挫败感。任务难度的标准可以定为:孩子稍加努力、多重复几遍就能完成。父母要想当一个好的协助者,就必须懂得观察孩子,明白孩子的不同需求,然后不动声色地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让他自己勇往直前。父母的协助不是大张旗鼓、包揽一切,而是“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保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让他成长得更加优秀。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分享哦。你是协助者还是帮助者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哈,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11.html